近期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呈现稳中偏强的运行态势,但港口与产地、下游需求之间出现分化,市场供需博弈加剧。
一、核心市场动态
港口市场:交易僵持,价格趋稳
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报收于698元/吨,在经历前期连续上涨后趋于平稳。当前港口市场买卖双方博弈激烈,交易活跃度较低。一方面,长协煤供应稳定,为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港口库存快速累积(例如秦唐沧港口库存较上周显著增加),抑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其市场报价围绕827元/吨左右波动。
主产地市场:情绪好转,稳中有涨
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主要产区的市场情绪明显好转,调涨价格的煤矿数量增多。受部分地区煤矿可能因完成年度任务而减产,以及环保、安全等因素的预期影响,产地供应存在收紧的担忧,支撑了煤价。部分煤矿的煤价上调了10-20元/吨,例如鄂尔多斯地区4300大卡的动力煤报价在370至410元/吨的区间。
下游需求:表现分化,采购谨慎
下游需求呈现“电力偏弱、非电平淡”的特点。沿海地区电厂的日耗煤量因气温适宜而有所下降,库存水平处于高位,因此对当前的高价市场煤接受度较低,采购以刚性需求为主,态度谨慎。非电行业方面,化工、水泥等行业的耗煤量未见明显起色,需求支撑力度不足。
二、市场深度分析
供需博弈:市场正处于一个“弱平衡”状态。供给端,港口高库存与产地供应收紧的预期并存;需求端,当前的疲软与未来冬季用煤高峰的潜在强势形成对比。
市场情绪:观望情绪浓厚。临近年底,市场参与者都在密切关注年度煤炭订货会的相关信号,同时也在等待天气因素带来的明确需求指引。
关键变量:未来市场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寒潮天气的强度和范围,这将直接引爆取暖用电需求;二是当前高企的港口库存能否被快速消化。
总体来看,动力煤市场短期内缺乏单边上涨或下跌的强大动力,预计将进入区间震荡阶段。
短期:港口价格因库存压力上行受阻,但受长协支撑下行空间也有限;产地价格则可能因供应偏紧而保持相对强势。
中长期:冬季用煤旺季是决定性的变量。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和水电出力减弱,电厂的日耗煤量预计将显著攀升。一旦库存消耗加快,下游集中补库需求启动,煤价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大宗商品公式定价原理】
生意社基准价是基于价格大数据与生意社价格模型产生的交易指导价,又称生意社价格。可用于确定以下两种需求的交易结算价:(文章来源:生意社)